及雨(yǔ)農業科技——從事設施農業工程設計、生産、安裝、銷售、售後服務于一體的溫室企業
上海及雨(yǔ)農業科技有限公司
不忘初心,專注科技興農

全國服務熱線(xiàn):

400-808-4998  15901738997


産品規格多樣 / 實地考察 / 材料選擇 / 售後服務完善
經驗-深耕行業
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
走在希望的田野上
來源: | 作者:上海及雨(yǔ) | 發布時間: 2022-04-26 | 613 次浏覽 | 分享到:

陽春三月,萬物生輝。走在田野上,沐浴着融融的春日,迎着和煦的春風,望着碧波蕩漾的麥田,吮吸着田間新鮮的空氣,我的心裏也暖洋洋的。

“你瞅!這麥苗長得多旺!現(xiàn)在種地省事、省力、還産量高,現(xiàn)在的人真能!”身旁,69歲的老農姚獻臣,指着眼前蔥綠的麥苗兒,樂呵呵地對我說。

順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(qù),藍天白雲下(xià)的麥田裏,一排溜兒的水龍頭噴射出如雨(yǔ)、如絲白亮亮的水花,在陽光的照耀下(xià),形成一道道彩虹;倏然間,水花飄灑在麥葉上,跳(tiào)落在松軟的土地上;幾架無人機,低低地飛翔着,歡快地爲麥苗進行葉面施肥……望着這裏的萬畝标準化示範田,舊(jiù)時家鄉春耕夏忙秋收的景象又(yòu)浮現(xiàn)在我的眼前。

我的老家東彭莊村(cūn),是(shì)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村(cūn),位于寶豐縣城南5公裏,馬街書(shū)會東1.5公裏處,村(cūn)東是(shì)一架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土嶺,耕地大多數在嶺上,或在嶺坡處,隻有一小部分在嶺腳下(xià),農作物種植基本上都是(shì)“望天收”。在家鄉這片土地上,我度過了難忘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生活,目睹和飽嘗了農村(cūn)傳統耕作的艱辛。

四十年前,每逢開春,父親念叨着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總把農活安排得滿滿的,既要排紅薯母兒,育煙苗兒,還得耕地鋤草,拉糞撒肥,挑紅薯溝兒,打煙畦兒,或抗旱澆麥……

小時候,父親常帶着我,牽着牛,用架子車拉着犁耙,去(qù)犁春地。到了地頭,父親把犁、耙、牛套卸下(xià)來,然後把犁紮好,把牛套上,輕輕地揚起鞭子,随着操着抑揚頓挫的“啊——嚎——,打——打——,咧——咧——,喔——”趕牛号子聲,那一犋兒老黃牛,邁開四蹄,随着叮當叮當的牛鈴聲,一股冒着熱氣、新鮮泥土随着犁硯(犁面)被翻在了一側。看到犁硯翻出光亮濕潤的泥土,我就脫了鞋,在垡子地裏瘋跑,軟軟的,潤潤的,在上面翻個跟頭、打個馬車轱辘,高興透了……

這樣一畝多地,一犋健壯的牛需犁一整天,才能犁完。

我們村(cūn)附近沒有湖河,田間地頭兒沒有機井和水庫。天旱,大家隻有瞪着眼,等昭平台水庫放(fàng)水,嶺半坡處幹渠有了水,才能澆地。白天澆地還好,倘要等到深更半夜輪住澆地,盡管是(shì)令人興奮的事情,但(dàn)那滋味也讓人難受,尤其是(shì)冬季和初春。

漆黑的夜晚,冒着春寒,打着手電筒,穿着膠靴,掂着鐵鍁,深一腳、淺一腳穿行在麥田裏,壘地壟截水,挑水溝引水。因夜不觀色,弄不好,不是(shì)這裏澆過了,就是(shì)那裏澆不到。一不小心,踩在澆過頭的地方,兩腳立時就陷入泥潭,膠靴便灌滿了泥水,冰冷冰冷的,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。索性,我就把膠靴脫了,撂在一邊,把水改好,再把膠靴裏的水泥倒出來,穿上,繼續改水,腳是(shì)拔涼拔涼的。

這樣一畝多地,我們常常是(shì)澆大半夜。

次日,看到太陽下(xià)泛青的麥苗,父親常高興地說:“好賴這兩塊地能澆,要不然,這一年,咱一家咋吃飯啊!”

夏忙秋收,是(shì)農民收獲的季節,也是(shì)辛苦的季節。三夏時節,家家戶戶,不僅要趁着天晴,頂着日頭,割麥,拉麥,曬麥,放(fàng)磙,翻場,起場,揚場……搶收,還要趁墒,掄鋤點玉米、搖耧耩黃豆芝麻……一派搶收搶種的繁忙景象。過一個麥天,少說也得半月二十天,甚至更長時間,人被曬得脫了一層皮兒,累的腰酸背疼腿抽筋。

遇到風調雨(yǔ)順,勞苦了一季兒,一畝地也就打三四百斤小麥籽兒。

秋收時節,一個個玉米穗從玉米稈上掰下(xià)來,再一穗穗裝上車,一車車拉回家,再一穗穗剝下(xià)玉米苞,然後,擰成辮兒,或裝錠兒,挂在屋檐下(xià),接着慌慌張張犁地種麥。

逢到好年成兒,忙活了一季兒,一畝地也就收五六百斤玉米籽兒。

那時,繁重的田間勞動,也常使我異想天開。心想,啥時間我們這裏也能夠耕地不用牛,收麥時,不用頂着毒辣辣的日頭,彎着腰,低着頭,用鐮刀“噌噌”地割麥……機器一進地,出來就是(shì)幹淨的麥籽兒;收秋時,不用鑽進熱烘烘的玉米地裏掰玉米穗,揦得身上起癢癢,不用撅着屁股兒,掄着镢鏟兒,砍玉米杆兒,滿頭大汗胳膊疼,機器一進地,出來就是(shì)光溜溜的玉米穗兒……打的糧食吃不完,那該是(shì)多幸福的事兒!

現(xiàn)在,這神話(huà)般的奇迹在古老的土地上冒出了,在我們這代人生活中實現(xiàn)了,科學化種植,機械化耕作,智能化控制,打得糧食吃不完,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,是(shì)我們多少代人的夢想啊!

在标準化示範田控制中心,工作人員(yuán)坐在電腦前,向我們演示了如何利用監控軟件,田地裏滅蟲燈探頭、風向監測儀器、土壤濕度檢測儀等,對農田角角落落進行監測,準确掌握哪一塊兒地缺墒不缺墒、哪一塊地缺肥不缺肥、哪一塊地裏莊稼有啥害蟲……如何啓動自動水肥機,對指定的地塊兒進行灌溉施肥,如何指令無人機操作人員(yuán)啓動無人機對指定的地塊實施病蟲害防治,一二十個人如何管理好這麽多的田地。

工作人員(yuán)生動地講述演示,讓我振奮,讓我自豪,也讓我爲時代的進步、科技的發展而歡呼,爲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的國家戰略而點贊。

短短四十年間,這裏的人已經從石磙、撈子、鐮刀、杈筢、掃帚、牛籠嘴,幾千年的傳統耕作中走出來,走進了新時代,開啓了新生活。

漫步三月,穿越曆史的時空,感受着這充滿時代氣息、生機勃勃的迷人畫面;欣賞着這綠水青山、幸福美滿的美麗畫卷,我也仿佛看到了家鄉的土地上,祖國大地上,現(xiàn)代化耕作的畫面,正随着春風在田野裏徐徐展開……


咨詢熱線(xiàn)
400-808-4998

021-34098938